韶音运动耳机品牌营销策划案例解析
作者:落落时间:2025/10/02 16:43:03阅读量:101
在OEM厂商向自主品牌转型的浪潮中,韶音耳机无疑是具有标志性的成功案例。从依托代工生产积累技术与产能,到成长为全球运动耳机领域的领军品牌,韶音的突破之路,并非依赖盲目扩张或价格战,而是凭借精准的战略定位、场景化的产品布局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构建起独特的品牌竞争力。其发展路径不仅验证了细分赛道的价值,更为众多寻求转型的OEM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营销策划范式。
一、战略定位:避开红海,锚定细分赛道
在耳机行业,传统入耳式耳机长期占据主流市场,头部品牌扎堆、竞争异常激烈,新入局者若选择这一赛道,往往需面对技术壁垒高、营销成本大、用户认知难突破的困境。
而韶音耳机在转型初期便跳出这一红海,于2011年将战略焦点锁定在“不入耳的开放式耳机”这一在当时,尚未被充分挖掘的细分领域,同时明确将“运动人群”作为核心目标客群。
这一定位的精准性在于,它既避开了与头部品牌的正面竞争,又切中了运动场景下的核心痛点:传统入耳式耳机在运动时易产生听诊器效应、佩戴闷热且可能隔绝环境音带来安全隐患,而开放式设计能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契合运动人群对舒适、安全、便捷的需求。通过将“不入耳开放式”与“运动”深度绑定,让韶音品牌从转型之初就建立了差异化的品牌认知。
二、产品布局:技术为核,贴合场景需求
韶音的产品策划并未停留在“细分赛道”的概念层面,而是以技术为支撑,围绕运动人群的具体场景需求进行深度开发。其研发的核心技术锚定在骨传导技术,这一技术不仅是开放式设计的关键支撑,更能在运动中保持稳定音质,同时避免耳道损伤,成为品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产品系列划分上,韶音并未采用笼统的“运动耳机”定位,而是进一步细化运动场景,推出跑步、游泳、自行车等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不同系列的设计均指向具体场景痛点:例如自行车耳机系列具备更优的抗风噪性能,精准解决了骑行过程中风噪干扰音质的痛点问题;游泳系列则强化防水性能,满足水下运动的使用需求。这种“场景化细分”的产品逻辑,让每款产品都能精准匹配用户的具体需求,而非简单的功能堆砌。
在价格定位上,韶音选择600-1000+元的中高端区间,既区别于低端市场的同质化内卷,又通过技术价值与场景适配性支撑起价格溢价,契合运动人群对品质与专业度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高端专业形象。
三、市场表现:实现全球化突破
精准的战略与产品布局,最终转化为了显著的市场成果。据沙利文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韶音骨传导耳机销量达520万台,2024年品牌销售规模已接近71亿元人民币,在国内不入耳开放式耳机与运动耳机市场中保持着遥遥领先的市场地位。
不仅如此,韶音的品牌影响力已突破本土市场,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少数能在全球运动耳机领域占据头部地位的中国品牌。截至目前,韶音已同时拿下“全球不入耳开放式耳机销量第一”与“全球运动耳机销量第一”两项桂冠,这一成绩不仅验证了韶音耳机品牌战略定位的正确性,更看到了细分领域的巨大潜力。
四、对于电子企业的启示
韶音的成功,为众多从OEM向自主品牌转型的企业提供了关键启示:今天堆砌产品功能的企业很多,研究细分人群的企业却很少。
当前行业中,不少企业仍陷入“功能堆砌”的误区,过度关注技术参数却忽视用户实际需求;或盲目追求“大而全”,在红海市场中与头部品牌硬拼;亦或是依赖低端低价策略,陷入利润微薄的内卷。而韶音耳机的路径却恰恰相反:它不做别人已做得成熟的领域,而是深入研究运动人群的场景痛点,找到未被充分挖掘的“不入耳开放式”细分赛道;不单纯追求技术的复杂性,而是让技术服务于用户需求(如骨传导技术适配运动场景、抗风噪设计解决骑行痛点);不依赖低端走量,而是通过专业定位与技术支撑实现高端化突破。
对于转型中的OEM企业而言,韶音的案例证明:无需追求覆盖所有市场,只要能精准锚定细分人群、深耕用户真实需求、用技术与产品解决具体痛点,就能在垂直领域建立起难以替代的品牌优势。
韶音的成长并非偶然,而是战略定位、产品策划与市场洞察的深度协同。非常差异品牌战略定位公司认为:不要再去做那些别人已经做的很好事情,学会深入研究市场而非产品本身,寻找那些尚未被充分挖掘的细分赛道,避免与大企业在红海市场中正面竞争,相信这才是更多企业拥抱未来的正确方式。